close

18746.jpg 

我一直以為,電影「回到17歲」的目標觀眾是懵懂莽撞、對未來充滿夢想與希望的青少年,但當片尾的字幕升起,百感交集的我,才驚覺將屆不惑之齡的我,才是影片想要溝通的對象

當傑克與羅絲躲過了「鐵達尼號」(Titanic)的災難,踏上了位於革命大道上的「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生死與共的浪漫戀曲才開始面臨現實的考驗;一見鍾情的狂情愛戀或許談得夠轟轟烈烈,但卻總抵不過真實人生的平凡乏味與未盡人意的耗蝕,這也是愛情總聚焦於瞬間的激情,而婚姻則需要透過不斷的妥協與需要持續用心經營的緣故。

看完了由新生代偶像-柴克艾福隆主演的「回到17歲」(17 again),我有幾個感想:

第一個是關於「莫忘初衷」:在電影中有著過人籃球天賦的高中生Mike,為了與女友Scarlett廝守,放棄了大好的前途,與女友共組家庭,但浪漫的開場與勇於負責的態度並沒有讓兩人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學歷不高的Mike,為了生計選擇了並不適合他的工作,不如意的他對生活總是充滿了抱怨,也漸漸的忽視了與家人的相處及感受,在Scarlett眼中,雖然Mike沒有明說,但每一次的爭執與抱怨,Mike似乎都不斷的傳達了「後悔當初所做決定」的感覺,也因此,雖然仍深愛著Mike,但不想再背負對Mike的歉疚,Scarlett決定選擇離開

18740.jpg 

這不是部喜劇嗎?沒錯,實際上這部YA片走的基調並不像我所描述的那樣哀傷,它也不想走跟「真愛旅程」一樣,平實卻殘酷的剖析婚姻種種的路線,或許真實生活中的婚姻觸礁很難透過頓悟來持續牽手往下走,但走Happy Ending路線的YA片總是會給誤入歧途的愛侶特定的情境來重新檢視反省當初對愛情的承諾,所以…神奇的事發生了,在一次狼狽的救援行動後,疲憊至極的Mike在一覺醒來後,發現自己的身體突然回到了17歲時的狀態,在一陣兵荒馬亂的認知失調後,Mike認為是上天給他另一個機會,讓他能夠重新回到校園中,尋找自己失落的人生。

雖然由柴克艾福隆飾演的17歲Mike,充滿了帥氣自信與陽光,但他卻沒什麼特殊的才能,只是單純的回到了年輕的軀體,他會陶侃霸凌自己小孩的籃球隊員,但是卻也打不過他,被狠K的過程還被傳到了Twitter中,Mike沒有類似「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的米高福克斯(Michael J. Fox)一樣,持有許多未來科技所製造的商品、也沒有如同18歲之狼(Teen Wolf)的米高一般,會突然化身成爆發力十足的狼人,只是外表單純的回到17歲而已。

newa2_2in1.jpg 

不過這不同的外表就像是件隱形的披風一樣,讓Mike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情,讓沒有戒心的妻子願意敞開心胸向其傾訴內心的情緒,子女也不避諱談論自己在學校所遭遇的,那些很多青少年可能會發生的問題,Mike除了必須導正自己的兒女,讓他們有更大的自信勇敢說愛,以及學會成熟點看待自己的人生外,也不斷的跟自己的妻子攀談,了解妻子內心的需求及渴望;40歲的心智,透過17歲的軀體說出了許多年輕人認為是老古板的想法,自然的引發了許多有趣的橋段,但是透過17歲的眼睛,Mike才發現自己的妻子Scarlett有那麼多的才華是自己從來不曾發覺到的,對自己有那麼多的愛是自己從來就不知道該珍惜的,對於婚後生活總是充滿不甘與抱怨的他,憶起了當初在籃球場上願意為了愛情放棄一切的勇氣,想起了當初的美好,想起了Scarlett將最青春美好的時光奉獻在自己與兒女身上,卻從不曾後悔,從不曾埋怨自己的才華無從發揮,相較於自己的自私與不甘心,Mike對Scarlett充滿了歉疚,透過深情款款的法庭即興演出,Mike明白了能夠補償Scarlett的唯有放她自由…

a3_2in1.jpg 

一般人對於自己的人生,總是充滿了不滿與後悔,總是覺得自己的人生,若是能夠在許多關鍵時間點重做決策,人生或許就會有所不同,自己就能擁有比現在更多的幸福跟資源:「回到未來」用喜劇的方式,蜻蜓點水般的點到了這個議題,提出了科技對人生的可能改變、「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透過驚悚的方式來論述現存的宇宙,是所有可能宇宙中最適的一個,任何試圖扭轉悲劇的結果就是另一個悲劇的形成、浪漫的「雙面情人」(Sliding Doors),則以奇特勞斯基式(Krzysztof Kieslowski)的知性、上帝般的角度,並陳不同的人生,讓人思索人生的境遇總在瞬間的轉念,體會一步天堂一步地獄的生命邏輯,任何的結局都是一連串自己選擇過程所導致的結果。

a4_4in1.jpg 

回到17歲,談的也是這樣的人生命題,不過沒有那麼沉重,也沒有那麼炫奇,雖然很刻意、很商業,但是卻也讓人重新思索,人生不是要不斷的後悔自己所做下的決定,而是要不斷的向前看,選擇所愛,愛其所擇,最重要的是要能夠「莫忘初衷」,因為每個決定都是自己做的決定,在做決定的當下都是那麼真誠與不顧一切,即使當初面對愛情所做下的決定不一定是最好的決定,即使這樣的決定必需有所犧牲,但要讓幸福持續,必須要用正面的心態來面對與用心經營,只要用心,妥協也可以很幸福,柴米油鹽也可以很浪漫;初纏熱戀時為了愛情所做的放棄,只能換來當下的幸福,是不能保證愛情的熱度能夠持續不斷的。

newa1_2in1.jpg  

第二個感想是很膚淺的,看了柴克艾福隆在片中生動逗趣的演出,我似乎隱約看到了新一代偶像巨星的誕生,我看了如同湯姆克魯斯在「保送入學」(Risky Business)、布萊德彼特在「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艾希頓庫奇在「豬頭我的車咧」中(Dude, Where's My Car?),令人驚豔與耳目一新的演出,江山代有才人出,雖然演藝圈不乏酷帥型男,但這麼清澈的眼神與純真無邪的笑容,加上好萊塢近年來在20歲的年齡層中一直存在著青黃不接的問題,我想只要能夠潔身自愛加上經紀人用心的挑片與經營,將來的巨星之路應該是不會很遙遠了

a5_4in1.jpg 

第三個感想是雖然理解但卻無法感受的,「回到17歲」的導演想必是個徹頭徹尾的星戰迷,不只主角選了一個和天行者路克(Luke Skywalker)有著相仿諧音的柴克(Zac),片中也不斷的出現星戰相關的周邊商品如招牌光劍、黑武士達斯維達,連Mike友人睡的床都是星戰的太空艙…看來星戰對於上一代美國人的影響真的很大,就像台灣的懷舊風帶來的龐大商機一般,星戰的週邊商品對於目前財富累積到生涯頂峰,具有高消費能力的客群來說,應該是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對於這麼風靡的商品,雖然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對於星戰除了影片本身外,結合了電玩、動漫、模型、玩具等背後衍生出的龐大商機,讓星戰像滾雪球般的滾出了對美國人而言的時代代表性充滿了欽羨,台灣電影除了早期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造成了黃梅調的盛行、近期的海角七號帶來了龐大旅遊商機外,不知道何時才能創造出類似星戰一般具有時代意義與龐大商業價值的電影?不過可能不見得每個人都能認同這樣的想法就是了 

雖然是一部看似純娛樂的YA電影,但倒也引發了我的許多感想,突然想起之前歌唱比賽常有評審說:有些情緒,年紀跟歷練不到是無法感受到的,觀賞「回到17歲」就讓我不斷的想起這段話;青少年看這部片或許看到了柴克艾福隆的帥氣,笑點也或許來自那些保守的觀念,或許我的年紀真的大了,否則我為什麼笑不太出來…只對下一代充滿了擔憂,也不斷的反省檢討自己對於婚姻的經營是否夠用心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ab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