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hp  

偵探有兩類,一類低調且神秘,一類則像一群創傷症候群患者,草莓之夜屬後者,這部以雙視角的角度做切入、同時探索警探與犯罪者心理層面深層動機的作品,口味略重,但在不忍卒睹之餘,卻令人有著淡淡的苦澀感...

簡單的邏輯來說,偵探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神秘且低調的:對於偵探個人的私領域鮮少著墨,在筆者的帶領下,讀者像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參與案件,可觀察到偵探做了什麼、問了什麼,面對各種狀況有什麼回應,但是偵探腦中屬於推理的潘娜拉盒子,必須要等到謎題揭曉的前一刻,才會打開,此類偵探的代表性人物有家喻戶曉的神探夏洛克.克福爾摩斯、克莉絲莉筆下的赫丘里.白羅、達許.漢密特創造的大陸偵探社無名探員,以及一堆猶如頑石般的冷硬派偵探;讀者無法了解這些偵探內心的想法,喜歡這類偵探的讀者,通常愛的就是那種無從預測的神祕感及驚喜(嚇)感,且深深的被偵探那不按牌理出牌的行徑所吸引,因為一般凡夫俗子是無法構思出如此深沉的詭計,所以對偵探能從自己想像不到的角度切入,透過縝密的思考邏輯揭曉謎團的超人智性感到不可思議的崇拜,從中,讀者得到挑戰謎團的樂趣並以沉醉於奇詭情境的氛圍之中為樂

Spaste_2

另一種類型的偵探,說穿了就是些創傷症候群的患者,這些偵探,心靈上總不免背負著極難平復的創傷、有的踽踽獨行於街頭、有的參加匿名戒酒協會,不管是選擇自我放逐或是被動的接受治療,其共同的特點就是(1)頑固、有許多強迫性行為且自己也說不出個原因,如一定要上教堂點燈、喝酒永遠只點伏特加而且不加水…(2)不管彪不彪悍,他們總是會不斷的被各種人事物一次次無情的擊倒,但不管身心如何殘破,卻又能像Kick-Ass中的Aaron Johnson一樣,不斷的重新站起,打斷手骨顛倒勇,這總能讓讀者看了好心疼…(3)對於受害者及犯罪者,總會展現出異常的關切,甚至比關心自己還多,最著名的是漫長的告別中的馬羅:此類偵探,一方面要跟案件中的罪犯鬥智,一方面又得要跟自己的心魔抗衡,他們有時候會搞不清楚自己對案件的執著,是為了單純的正義,還是為了讓自己走出心中的黑暗魔瘴,或是從犯罪者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為了避免社會再創造出另一個痛苦的怪物,所以才努力地阻止犯罪,此類偵探的解謎過程就像是一種自我救贖或心理療程,幸運或意志較為堅毅的偵探或許能從案件中得到解脫,撫平心靈深處的傷口,但也有些因被案件再次重擊傷口,對人性徹底失望而墜入魔道的也比比皆是,此類偵探知名的有沉默的羔羊中的Starling、曾因酒醉執勤而誤殺無辜小女孩的馬修史卡德、Dennis Lehane筆下雙遭家暴的鴛鴦偵探派崔克&安琪(一個是遭父親家暴,一個遭前夫家暴,所以對虐童或家暴的犯罪者總是毫不留情),以及,你我都很熟悉的黑暗騎士布魯斯韋恩(你能說蝙蝠俠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被虐待狂嗎?他也是個有著嚴重心理疾病的危險人物)。

Spaste_3  

如果你喜歡的是第二類型的偵探,且對於《火線追緝令》(seven)、《大叔》、《恐怖旅舍》、昆丁塔倫提諾那種狂灑血漿好像不用錢,這類口味略重鹹的電影不會太排斥的人,那麼,你應該會喜歡日本推理小說家譽田哲也筆下的偵探-警部補姬川玲子,以及譽田首度繁體中文化的作品《草莓之夜》。

Spaste_4  

Spaste_5  

《草莓之夜》,是典型的本格推理小說,比較特別的是,小說是從雙視角的角度作切入,而非單一主軸,當雙線進行到即將交叉的章節時,會有腎上腺素急速分泌的感覺;故事的主軸細膩的描述警部補姬川玲子對連環袋屍案件展開的搜索工作,副線則大篇幅穿插兇手的內心獨白,隨著案件的進行,讀者會發現,在急功好利的警探背後,有著深沉的、想藉由工作麻痺自己的原因,而在充滿狂亂、汙穢環境中成長的冷血虐殺狂背後,有著雖然極為扭曲,但卻令人不勝唏噓的原因;書名”草莓之夜”,除了是案件中關鍵神秘網站的名稱外,還有著雙重意涵:代表了兇手的世界觀,這世界觀,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是唾手可得的,但對兇手來說,卻是唯一生存的意義….幾個閱讀感想分享如下:

1.    不公平的推理遊戲:通常要推敲犯罪的過程,依據的是線索,或是站在犯罪者或受害者的角度來思考,希望能找出犯罪動機,在此案中,因偵探本身曾是暴力事件的受害者,故許多推理過程,是以受害者的心情來做直覺式的推論,這種較為跳躍性思考、比較沒有邏輯的推論過程,在本格推理中,是很危險的設定,因為讀者會覺得自己參加了一場不公平的推理競賽,覺得受到作者欺騙、覺得作者是因為自己也無法對劇情的推展作出合理的解釋,所以才會不負責任的將原因推給直覺…在書中,姬川也曾面對同僚的質疑,同僚覺得為何自己像狗一樣的拚命,才能蒐集到有限的線索,但姬川光憑想像,就可以做出這麼大膽的推測,而且這些推測居然還是對的,更令人無法信服的是,質問姬川,姬川也無法回答出原因,更令人不免感到氣惱,這麼薄弱的推理盲點,雖然以:”因為姬川能夠完全站在被害者的角度來感受,頻率可以調到跟犯罪者或受害者一致,所以才能有這樣的能力”,來解釋,但仍舊過於牽強,不過在了解了姬川面對過的暴力事件,可能大部分的人也都能夠釋懷,原諒作者這種有點不負責任的特殊能力之設定

Spaste_10  
2.    悲慘到極端的殘酷美感:小說中除了偵探之外,連犯罪者心理上都有著極深的創傷,這個怪物的養成讓我想起了李連杰的主演的《鬥犬》、余文樂的《軍雞》及《越戰獵鹿人》中的Christopher Walken扮,這些因為無法選擇環境,失去了人性,對世界不抱持任何渴望的犯罪者,仍舊有想要感受一絲溫暖的卑微願望,在一幕幕的漫天血舞中,怪物看到的是華麗的、極端深紅的草莓色,這是他眼中唯一能看到的溫暖色澤,也讓他變得更為嗜血,這情節與犯罪者的心理設定,像極了作家乙一在小說《ZOO》中的短篇《純白色小屋》,不過乙一光憑一個短短的篇幅,描述出那種重擊人心的深沉力道、那種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唏噓、那種雖然覺得殺人者殘酷,但卻不忍苛責,也想隨之落淚的神奇筆力,功力實在遠勝譽田哲也,但至少譽田也做到了讓部分讀者也心生憐憫之情的地步,也算得上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了

Spaste_7  

Spaste_9  
3.    沒有實質受害者的犯罪事件,誰是最該被譴責的:社會與家屬眼中的受害者,其實並非是真正的受害著,因為他們渴求死亡,施虐者雖然有著令人同情的原因,但也並非是真正的加害著,因為他渴望溫暖,真正的邪魔是將兩造需求串起的幕後黑手,那個純粹為了好玩、排解無聊與個人的壓力的魔王,雖然揭密後,一定令許多人感到錯愕、意外與過度牽強,但畢竟也算是經過縝密布局之後的精巧伏筆了,若沒有這樣的角色設定,《草莓之夜》就真的是一部沒有實質受害者與加害者的犯罪事件簿而已了

Spaste_11  
4.    少見的重口味偵探劇:以前比較沒有讀到過日本有類似風格的推理作品,這部作品,讀起來的感覺和勞倫斯.山德斯的死罪系列:《第一死罪》、《第二死罪》、《第三死罪》以及勞倫斯.卜洛克的馬修史卡德早期探案:《行經死蔭之地》、《到墳場的車票》、《屠宰場之舞》的風格很類似,都有殘酷的虐殺場景及支離破碎的肉體橫陳,也很像是重口味的韓國驚悚/犯罪電影如《大叔》、《追擊者》、《殘骸線索》,不過充滿意外、逆轉、正邪難辨與對立的戲劇性張力,還蠻適合改編成日劇或是電影的,難怪同名改編,由竹內結子及西島秀俊主演的日劇能在日本同時段獨霸收視率了

Spaste_8  
5.    偵查的過程最大的是自己的同僚,同時,破案往往是堆疊在無聊的偵查工作之上:本書以相當多的篇幅描述了偵查過程中,派系之間的權力鬥爭與階級制度,為了爭功諉過,同僚可以比罪犯更無情、更毒辣、更自私、甚至不擇手段,威脅利誘樣樣都來;同時,也寫實的描寫了基層員警的心情,破案,往往是一連串無效且耗時的偵查工作經刪去法之後的堆疊結果,我們往往只能看到光鮮亮麗的破案英雄,但是背後卻代表了無數無聊又耗時的訊問、比對,真正辛苦的其實是那些沒有名字的基層的員警,它們才是真正的英雄;不過,作者為了平衡對警界的抨擊,最後畢竟還是拉回了與姬川爭功警探的立場,論述出”以逞制犯罪者為終極目的的刑警,雖然可以有不同的行事風格與操守,但是目的還是正義,只是每個人都以自己認為正確的行為去體現正義,善與惡有時候是極其模糊的,並不全然是單純的二分法那麼簡單”的理論,也算是為了兼顧批判與保守心態的讀者的心情所做的調整
6.    真的有害怕草莓的人喔:原來草莓可以有這麼噁心、殘酷、變態又恐怖的連結,難怪有人會看到草莓就害怕(我認識這樣的人),看看日劇片頭那個一顆顆猶如受害者眼睛的圖案、一個個像是毒瘤的草莓…還真的頗令人害怕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ab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