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01  

這個世界,充滿了悲傷與不健康,但感染快樂,卻是那麼的容易;喜劇演員,將生命的遭逢與困頓當作累積表演能量的來源,他們流浪、他們學習、在顛沛的人生中不斷轉換心態與尋求點燃生命熱情的源頭,只為了博得人們嘴角那一閃即逝的微笑。

一提到卓別林,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那部由尚未染上毒癮、尚未因鋼鐵人而大紅特紅,由理查艾登保錄(Richard Attenborough)執導、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所主演的電影《卓別林傳》(Chaplin),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可能不多,但那時的小勞勃道尼,雖然還沒有現在那麼瀟灑、稚嫩的27歲還未能散發熟男的魅力,卻已展現出才華洋溢的演出能量,成功的詮釋了這位喜劇泰斗舞台後的人生;在傳記電影的框架中,小勞勃道尼的演出像是一首哀傷的詩歌,讓觀眾看到了一生顛沛流離、充滿爭議的卓別林,掌聲背後的膽怯及周旋在眾多女星之間尋求真愛的落寞,精采的演出為小勞勃道尼贏得了生平首度的奧斯卡獎入圍,我喜歡這樣細膩又專注的鋼鐵人,也很懷念他那段時間的演出。

01.2in1  

描寫喜劇演員生平的傳記小說或電影,總愛敘述這些喜劇泰斗在舞台背後的落寞身影以及較之舞台上面光芒四射,下了舞台之後,平庸如你我般,為生活、為所愛所恨所執著的人生中,那種迷惘困惑及掙扎奮鬥的過程,觀眾會頓然的發現,這些讓我們情不自禁開懷歡笑的發光體,就像許多歌曲所說的,其實是將歡笑帶給觀眾,而在贏得掌聲的背後,將淚水與激情過後的落寞,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困頓,留給自己;所以我們看到了Milos Forman在《月亮上的男人》中描述的Andy Kaufman,是略帶神經質般的悲觀懷疑論者,這個以將事情顛倒,在衝突與荒謬間激發突梯喜感的冷面笑匠,將自己的葬禮辦得像是一場脫口秀,徹底實踐了自己所信奉的喜劇理論、在螢幕上總是喋喋不休且滿腹謬論歪理的Woody Allen,私下卻是個內向害羞、有點口吃且愛到義無反顧的等愛男人、而前一陣子我們傷心的告別了台灣的喜劇泰斗李國修先生,同樣的,在他部部經典的喜劇創作中,也常常以荒謬的情境與對比,來製造笑點,而其在舞台下的人生,也是樸實、略帶點困頓的知足,以及,對其作品充滿熱情、精心設計及吹毛求疵的嚴謹態度;這些在鎂光燈下讓我們充滿笑聲、讓我們得以在一瞬間忘記一切煩惱憂傷的人,我們會很好奇,他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笑點從何而來?他們源源不絕的舞台感染力及創作能量如何累積?《卓別林的最後一支舞》,透過一段段卓別林虛實交錯的人生旅程,告訴了我們,生活中的任何學習與領悟,都是累積表演能量的來源,同時,也因為人生有了追逐夢想、真理與美好事物的熱情,才能將這累積的能量完美的燃燒,呈現給觀眾。

02.6in1  

《卓別林的最後一支舞》,描述了卓別林在與死神的賭命遊戲間,因為自知時間有限,為了讓稚子克里斯多福能多了解父親的生平,以最溫柔且最真誠的口吻,毫不保留的將自己一生追尋的目標及創作這些喜劇經典的熱情源頭,用最私密情書的形式,遺留給年幼的稚子。

在Fabio筆下,這位喜劇演員的世界,開展於馬戲團的表演場上,而為了尋找他心中的謬思女神艾絲特(馬戲團中的匈牙利籍女騎師)及發明電影這神奇技術的馴獸師阿雷金,年輕的卓別林遠渡重洋從英國顛沛流離的來到美國,展開一段段逐夢的旅程,在每一段隨遇而安卻也全心投入的生活體驗中,都讓卓別林累積了之後在電影上更為厚實的戲劇能量:因為學習製作動物標本,了解到如何凍結回憶與保存曾經擁有過的美好、因為有了拳擊手訓練員的體驗,了解到每個人的能力限制,以及如何將壓抑不住的情緒,從身體裡驅趕釋放、在印刷廠枯燥單調的排版工作中,領略到文學的能量,也造就了後續電影中精準到位的字卡、甚至在看似單調的火車旅程,都可以從與萍水相逢的旅客對談中,領略到人很容易因為自己的身材限定了所看東西的視野,從而了解到因視角不同而有的矛盾。

00.4918796_o  

我個人認為,其實Fabio在《卓別林的最後一支舞》中,所描述的,卓別林所追逐的艾絲特與阿雷金,並非是真實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這兩個為了戲劇性而必須具象化的象徵性意涵,其實代表了卓別林對喜劇能量來源的追尋(謬思女神)與對電影的熱愛:因為有了追尋的必要,所以卓別林必須在不同的人生體驗中不斷的轉換,從而累積面對下一階段嶄新開始的能量,而也因為有了對電影始終的堅信深愛,所以這些旁人眼中看似顛沛流離的人生,卓別林也才能夠甘之如飴的享受過程;就像書中所言,卓別林的喜劇人生中,最感興趣的其實並不是電影本身,而是播放電影時,那空氣中的塵埃,以及它們漂浮的動作,電影是結果的呈現,塵埃與漂浮則是過程,沒有了過程,結果不會完美,而有了這些過程中的體驗,才造就了我們眼中那經典到永恆不朽的喜劇泰斗之形象。
fabio  
同時,Fabio認為,世界是不完美且充滿缺陷的、甚至追求完美是一種高傲卻徒勞的姿態,在這生而有缺陷的世界之中,充滿了悲傷與不健康,而詼諧與喜劇是一種顛覆機制(所以全書開頭,才會龍點睛般的提到卓別林的提琴琴弦是顛倒過來的,也很類似Andy Kaufman深信不疑的顛倒論),是用來嘲諷權勢、彌補世上的不義,以及對貧困弱勢的抗議,戲劇或許無法改變這世界什麼,但透過嘲弄有錢人、權貴人士及極權者所激發的微笑,是很專屬的僅提供給弱勢,且讓這不完美且悲傷的世界稍稍因短暫的笑聲而得到一絲絲的均衡,這也是喜劇演員在有限的能力之中,所能貢獻渺小卻又強大的力量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ab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