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眼》書封(300dpi)  

物以類聚,同類相吸,是宇宙的法則,也適用於各種實體虛擬的事物;以獵奇推理及恐怖文學崛起於日本文壇的三津田信三,這回小試身手,同樣的以令人虛實難辨的手法,在各鄉野傳說及都市怪談中融入親身體驗式的紀實文體,喚醒了每個人存在內心深處的深層恐懼,也讓人懷念起年少時秉燭夜談的驚悚體驗。

恐懼其實是一種與社會化過程成反比的現象,還記得小時候,我們甚麼都怕:黑暗朦朧的房間、校園荒涼的樹蔭、陰森無人的地下室、殘破廢棄的樂園、空無一人的廁所,這些尚未加諸任何故事的場景,即時只是存在本身,就帶有詭譎的氛圍與暗黑的元素,足以令稚子幼童恐懼膽寒,但,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社會化了,經驗法則告訴我們恐懼是有本有因的,於是乎,不詳的靜物本身依然不詳,但會引起我們驚悚害怕的元素,除了存在本身,還必須包含了與這些靜物場景有所連結的不祥故事及歷史淵源,我們學會了適應恐懼、合理化恐懼:黑暗中不會有魔物毫無來由的侵襲你除非你誤觸禁忌、校園荒涼的樹蔭之所以令人想敬而遠之是因為曾有人因各式的理由輕生、殘破的樂園背後總有著令人心碎的意外與因尚有未竟之念而陰魂不散的幽魂、陰涼的地下室之所以令人不敢越雷池一步乃因曾有不可思議的意外發生;社會化的過程是必要的,否則我們會隨時因無知而處於恐懼之中、無法有效率的生活,但也因為這些降低對恐懼事物敏感度的社會化過程,我們漸漸地遠離恐懼,從正面來看,我們成熟了,從懷舊的角度來看,我們世故了、也失去了想像力,生活雖然變得務實有效率,但也越來越無趣、無刺激、無反應(有個小男孩反其道而行,不斷書寫紀載關於童時的夢靨、幻想與恐懼魔物,成了世界上僅次於聖經銷售量的暢銷作家,他的名字叫做Stephen King);以想要返回低度社會化階段的心情來看三津田信三充斥著鄉野傳說及都市怪談的短篇奇幻恐怖作品《赫眼》,心智年齡及對恐懼的感受,似乎霎那間回到過去那段對恐懼極具敏感度的美好(/驚懼)時光,也讓這些帶著紀實風格及融合了歲月元素的詭奇故事,在恐懼中混雜了懷舊及共鳴的元素,讓人在閱讀之後心中深有所感。

th  

之前曾閱讀三津田的恐怖作家三部曲,加上此次閱讀的《赫眼》,發覺三津田信三書寫恐怖文學的駭人之處有二,一是曾身為出版社編輯的他,刻意的收集紀錄了大量的都市傳說及鄉野奇談,以及與諸多恐怖同好插科打諢所得來的實際恐怖體驗,所以轉化成小說的內容特別有真實感,也增加了驚悚的能量及強度,二是三津田本身即為恐怖怪奇事物的愛好者,對於各種恐怖文學及經典的怪奇作品如數家珍,儼然就是一個龐大的恐怖素材資料庫,故常在其作品中衍生、對比及變形這些經典作品的形式結構,讓這些歷經歲月仍不減損駭人能量的元素,搭配新時代貼近生活面的新詮釋,兩者融合為新型態的進化版變種恐怖文體,讓讀者一方面因深受經典元素的感染,產生懷舊般的共鳴,憶起成長過程中都曾有過的輾轉難眠,同時又因新時代的新註解真實貼近得近在咫尺而深感恐慌,兩股力量就像磁場一樣,不斷的吸附厚實這些驚悚恐怖的能量,也因此,《赫眼》一書中所書寫的,那一段段有點既視感的、融合了七分想像、三分真實的故事也才會如此駭人,也才會如此得令人深感坐立難安及如坐針氈。

04.3in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ab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