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憂地》立體書封  

青春的特質是迷惘、好奇及帶點危險的氣息的,融合了史蒂芬‧金招牌的通靈、預言、謀殺、怨靈、相依為命的母子,我們看到了青春的無畏、無從捉模、以及隨時可能變換色彩的無限可能。
關於人格形塑的過程,有許多說法,比較常見的是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強調童稚時期未能形成記憶的潛意識,不知不覺的影響人的個性及人格發展,亦有許多心理學家認為人格是經由學習及模仿而來,形成記憶的意識才是人格發展的基礎,各種說法,都有論理的基礎,但對恐怖之王史蒂芬‧金來說,成長過程那些鬼魅心魔、那些自我驗證的預言力量,以及那些不該存在於青春年少的屍體與獵奇殺人,或許,才是形塑個人人格特質的核心元素。
04.2in1  
《忘憂地》是很典型的史蒂芬‧金式的小說,書中許多人物及創作手痕都讓金迷們有著極為熟悉的既視感,包括了:死於非命陰魂不散的鬼屋怨靈、罹患絕症且具通靈能力的早熟少年、 清麗冰冷又命定般融化在主角懷中的堅毅少婦、能預言未來命運的靈媒,以及囉嗦與多愁善感並存的未來作家,這些金式招牌組合下的《忘憂地》,具備了恐怖及驚悚的強大能量,但與其說這是金爺的又一部恐怖文學上乘佳作,不如說這是部有點類似《四季》秋之卷(Different Seasons, The Body)般,藉由尋找兇手(屍體)與鬼魂的過程,讓有點迷惘迷失的主人翁找到自我的青春成長小說;那些超自然力量,那些鬼魅怨靈、那些雖然美好但身處兩個世界的多情男女們,都是讓主角在失意失落的人生中找到執著與力量、學習愛人與被愛,以及理解自己的存在絕對是有意義與使命的;看似矛盾衝突的元素,在全世界最會說故事的史蒂芬‧金之巧手下,居然將鬼影幢幢的恐怖推理,寫成了充滿煦煦暖意的勵志經典,讓通俗小說變得不通俗、魑魅魍魎變得不可怖,也讓超自然力量除了彰顯善惡到頭終有報外,也多了層類似《魔戒》中的神奇戒指般,令人尋找到自我與前行力量的明心見性功能。

01.3in1  
如果以這樣的角度來解讀《忘憂地》(Joyland),《忘憂地》其實就是一本金式風格的《尋找新樂園》(Finding Neverland):在成長中為愛迷失的小飛俠彼得潘(戴文‧瓊斯),來到名為忘憂地實為永無島的遊樂園當中尋找生命的意義與快樂起來的理由;彼得潘憂鬱的聽著門(The Doors)、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約翰藍儂(John Lennon)等致鬱系歌手的音樂,一方面被鬼魂傳說給媚惑(琳達‧葛雷),在一段段被命運推著走的冒險情境中,不快樂的彼得潘居然扮演起讓人快樂的角色(樂園的吉祥物:好威)、命中注定似的成為救人的英雄,於是,就像一開始不相信自己是救世主最終卻拯救了世界的Neo般,彼得潘終於擁有了信心與信念,鼓起勇氣來解救作繭自縛的公主及對抗隱身於鬼魂背後的虎克船長…果然真的是部另類的小飛俠彼得潘之冒險故事無誤!
02.3in1  
青春的特質是迷惘、好奇及帶點危險的氣息的,融合了史蒂芬‧金招牌的通靈、預言、謀殺、怨靈、相依為命的母子,我們看到了青春的無畏、無從捉模、以及隨時可能變換色彩的無限可能, 除此之外,史蒂芬‧金也告訴了我們真愛的定義並非一定要有美好結局,有時它只是一種啟蒙或雖然短暫,但却永誌難忘的美好回憶,因為命運是乖違且不可測的, 人也總是會在不對的時候遇見對的人,與其小心翼翼的呵護無多來日的相聚時光、亦或是顧慮太多的拒人於千里之外,不如放下矜持與未來的悲傷,專注在當下,去感受、去歡笑、去恣意縱情自己能夠掌握的人生,這也許就是金爺心中對青春的定義,也是透過鬼魂、謀殺與屍體這些已然無法重頭來過的意像,提醒那些人生或許有點偏移但仍有未來的人要及時扭轉人生,只要一息尚存,相信自己,人生的色彩是由你自己來決定的。

03.2in1

鬼影憧憧的遊樂園、每個人都有可能是謀殺嫌疑的疑雲密布、楚楚可憐令人想提供堅強臂膀的少婦,以及令人心生暖意的大逆轉結局,準備好了嗎?這是一場華麗的冒險,也是學習如何愛人與被愛的青春成長指南,就讓我們隨著這次很溫柔的化身為彼得潘的金爺,踏入忘憂地,無需擔心與驚慌,這一次金爺不想讓你嚇破膽,只想引領你找到心中的Neverla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ab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