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GVDV  

台灣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電影節,範圍從寬廣到特殊領域的議題都有,這些影展為城市帶來更為多元的風貌,如果沒有時間,不妨親臨現場或線上收看這些影展的選片指南,你鐵定會有滿滿的收穫。

數位化時代,溝通與知識傳遞的模式在改變,但不變的是人心擁有的熱情;因為熱情,人會願意花上18分鐘的時間在TED的平台上,將情之所鍾的智識寶藏,作無遠弗界的傳遞,你無私的分享你的信念、你的態度、你的不傳之秘,以及你的,每一個想讓這個世界更美好的想法,而對比這包羅萬象的大平台,有一群人,我們稱之為策展人,正以同樣的模式,試圖在這個有些冰冷無情快節奏的城市當中,注入些讓人緩步思考、或沉澱、或放鬆、或律動,但總有心靈層次提升的元素於其中的展演活動,試圖妝點這個城市的風貌與被識別的印記:想到坎城,總與影展劃上等號、東京,也直覺的令人聯想到全民熱血的馬拉松,同樣的,台北,漸漸的,因為有年度封關的馬拉松、匯聚各大影展精華的金馬影展,以及結合發掘創作新血及導入區域性、城市性主題的台北電影節,而慢慢改變中,你印象中的城市,正在蛻變,因為,這個城市,有藝文發生。


4in1_1  

除了歷史悠久的金馬影展,台灣陸陸續續有些城市或特定主題的影展(性別、紀錄片、高雄、桃園電影節…)在萌芽,影展對城市/區域的意義在於藝文水平的標識,質的重要性遠大於量,舉辦影展更是一個吃力不討好、使命感凌駕營利目標的文化傳遞工作,對收視習慣已漸漸轉向線上串流媒體、甚至只偏愛商業電影的觀眾而言,影展之於觀眾有幾層意涵:
1. 共同記憶:即使觀影的習慣在改變,但進戲院,跟著數十甚至上百觀眾在大屏幕前隨著劇情而一起哭、一起笑的情境跟感動還是獨一無二的。
2. 非商業電影的群聚性:台灣整年非商業性質的影片有8成集中在影展或電影節中,這些影片,上院線的機率不大,即使上院線,票房也不一定能撐得起長期放映(因為想看的人都在影展看了,沒錯,藝文的市場的受眾就是這麼小),也就是說,有些電影,錯過影展,觀眾也許永遠不會有機會看到其在大螢幕上放映。
3. 哆啦A夢時光機:有些經典名作、或是歷經時間淬煉才得到該有評價的電影(如《大國民》、《洛基恐怖秀》、《刺激1995》…),因為有影展,因為有新的影片修復技術,才得以讓生不逢時的觀眾可以像搭上時光機般的回到創作原點來尋找跨越時空的感動。
4. 帶你看全世界:即使電影已誕生上百年,電影藝術的形式與風格還是千變萬化的,透過影像說訴說一個故事的範疇非常寬廣遼闊,雖然不一定每個人都需要及喜歡,但惟有在影展中,才能或深(焦點影人)或廣(感官嘉年華)的觀賞到和你生活經驗或理解層次相當不同的影視作品,看世界,除了旅行外,電影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4in1_2  

而隨著影展的質量俱增,幾年前開始,為了讓觀眾能夠在看似五花八門的片單中了解每部影片的特色、類型,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電影來觀賞、避免踩到和自己頻率較不同的地雷片,規模較大的影展紛紛出現了所謂【選片指南】這樣的活動,很類似說書人的角色,由策展人主導,在影展電影開放售票之前,會先舉辦【選片指南】這樣的電影產品說明會,更貼心的是,數位化的時代,【選片指南】幾乎都有線上直播,會後也會重點摘要式的整理出文字稿(此次台北電影節的選片指南逐字稿如下連結:https://goo.gl/gOsQC5),在說明會中,策展人及其團隊會分段說明每個影展主題下,每部電影的特色、風格、概略的故事脈絡賣點,以及主要被挑選的理由;對於時間預算有限的觀眾來說,參加選片指南除了讓自己藉由聆聽鎖定自己想要搶票的影片外,其實更棒的是,在短短的幾個小時之內,策展人像是把畢生對電影的知識及功力,醍醐灌頂且無私的傳送給你,讓你瞬時猶如被打通任督二脈般的功力大增,這些電影說書人像是魔術師般的,在每部電影短短幾秒鐘的預告片時間內,言簡意賅但去蕪存菁的濃縮一部部影片精華中的精華、賣點中的賣點(但不暴雷)給聽眾,你除了吸收對電影的知識外,也可充分感受這些策展團隊對電影的熱情與熱愛;或許,你不一定有時間看遍所有的電影,但是未來絕對不該錯過每年只有幾個場次的選片指南(現場聆聽更是能充分感受到這樣的氛圍)!也因為有這些影人、策展人精心雕琢而出的小宇宙,才慢慢構築了台北這個越來越有藝文氣息城市的電影萬花筒!

記錄幾點本屆台北電影節選片指南中,和單一影片較無關的綜合式策展論點:
1. 因為有Netflix這樣的新興影視媒體興起,讓電影和電視的界線變得模糊,所以本次的電影節,首度將播映兩部知名電視劇的續篇之首映(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麻醉風暴2),也讓小螢幕的電視演員,有直接在電影院觀賞自己作品、並直接面對觀眾的機會。


2. 東南亞的影人常打組織戰和team approach,他們會積極的參加各式各樣的影展、重視每個和選片人相關的聚會,他們不只推薦自己的作品,也推薦自己國家優秀影人的作品,同時,也想知道自己影片會被挑選以及不會被挑選的理由,他們很想知道,別的國家、別的地區,是以甚麼樣的眼光角度在看自己國家的電影作品。

3. 本屆首次嘗試舉辦電影創作的實境秀,在「電影正發生」單元中,購票的觀眾可以現場觀察知名電影配樂大師林強為導演創作短片配樂的過程,觀眾可以看到創作者是如何溝通、發想,甚至發呆的過程,甚至,因為觀眾也在創作的空間之中,所以,也成為了創作的元素之一。

4. 策展人挑選影片的標準,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影片,而是有態度、有想法,用心投入言之有物或激發情緒的電影,所以,有幾部影片是選片人看到十來分鐘不忍卒睹逃離現場,但因為上述的原因而被挑選的,因為想帶給觀眾的是多元的體驗及多樣性的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ab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