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1.jpg  

盧貝松監製的即刻毀滅在美國摘下了暌違已久的票房冠軍,但若你是法國人,會覺得與有榮焉嗎?

英文片名Taken(挾持)-即刻救援,幾個月前從台灣的網路蔓燒,一路由內地、台灣紅到美國,盤據了全美周票房冠軍達數週之久,起火點是台灣的某電影專業論壇網站,透過某網友的PO文,引起了廣大的迴響與討論,之後便像星星之火般的燎原開來,使得原本未有上片計畫的片子,迅速的上檔、發行DVD,創下了從小市場反攻大市場的影市特例。

 

Taken一片,在內地的名稱為颶風營救,有許多人認為這譯名似乎更貼近於劇情,但其實台灣的譯名-即刻救援翻的也不差,剛看到片名的時候,以為會是部跟天然災害有關的災難片,但實際上,劇情描述的是一個父親營造遭綁票女兒的故事,因為營救的過程約在短短幾天之內就完成,加上父親太殺,所到之處就像是被颶風橫掃過的災難現場一般的非死即傷,所以兩地的譯名都算是有貼切的描述了本片的特色。

 

但劇情就這樣了嗎?沒錯,即刻救援的劇情就是這麼的薄弱與單純,劇情光憑一句話就講完了,若是要再講詳細一點的話就是:前情報局人員,展開一連串營救跟朋友去巴黎自助旅行的女兒的行動。但也就是這樣過度簡化的劇情以及父親一路摧枯拉朽、過關斬將,連法國警方都束手無策,這樣一面倒、過於簡化的敵我關係,導致許多影評人在評論此片時,都會帶點警告與負面的見解,認為此片將父親的角色做無限上綱,以父女親情來合理化以暴易暴的行徑,並質疑創作者透過緊湊好看的劇情,將過度渲染美化的美式英雄主義,透過類似洗腦搬的置入性行銷方式傳達給觀眾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18279.jpg  

的確,由愛爾蘭籍的連恩尼遜飾演的父親一角,比諸藍波、詹姆斯龐德、約翰麥克連、成龍等螢幕經典肉身超人前輩們來說,一點都不遑多讓,從追蹤、查線索、拷問、飛車技巧,到槍法、搏擊、擒拿術等18班武藝,樣樣精通,為了搶在黃金時間內救回愛女,殺紅了眼,面對暴徒,毫不留情,該痛下殺手時絕不手軟,該開槍時就直接給你一槍,沒有廢話也沒有多餘的鋪陳,追兇過程流暢得像是擁有金手指在打電玩破關一樣,魔王雖然越來越強大,但是因為主角擁有不死之身,所以關關難過關關過,這麼單純、懲兇擊惡的內容,感覺上本片的男主角似乎原本應該是設定由史蒂芬席格來擔綱演出;不過比起永遠只有1號表情的席格,年近60歲的連恩尼遜,演出多了一點層次,愛女心切的情緒溢於言表,滿面風霜的表情、高大魁梧且保養得當的體態,都讓角色多了一點智慧及真實性,加上一路追殺到底的緊湊感以及幾乎每個段落的劇情都充滿了高潮與爆點,所以讓本片在網路上迅速的走紅。 

影評人的見解跟網友的看法之間的歧異是可想而知的,影評人看到了表象之下對個人潛意識可能造成的殘害,若觀眾沒有辦法做正確的判斷,是否會對犯罪組織產生錯誤的印象,認為不法之徒都這麼好對付?遇到不平之事都可血氣方剛的採用以暴易暴的方式來解決?雖然這些顧慮都是對的,但老實說,以一般的觀眾的角度來看,看電影有時候就是為了得到感官的刺激,以純娛樂效果來說,營救子女的劇情你會比較想看的是即刻救援或是以父之名?除了影評人外,普羅大眾都會希望觀影是可在密集的時間內忘卻現實生活中的不快,充分的融入劇情中達到放鬆的目的,從這種角度來說,即刻救援可說是做到了滿分,讓您從頭到尾都像是坐雲霄飛車一般的從頭high到尾,如果是看DVD的話,真的是一播放下去就看到欲罷不能直到結束,完全沒有想要按下暫停鍵的想法,記憶所及,過去曾看過的電影有這麼緊湊痛快的,大約就只有絕命追殺令、導火線跟殺破狼可堪比擬了吧!(所以加入一般觀眾投票評分的電影網站IMDB的評分7.9就跟絕命追殺令的7.8分幾乎是一致的)

18278.jpg  

 

雖然影片並沒有太多醜化法國人的描述-盧貝松技巧性的將所有黑幫份子的背景都設定為中東、俄羅斯、東歐一帶的新移民,但是影片將一般人心目中的浪漫之都-巴黎描繪得過於危機四伏、龍蛇雜處,也暗中嘲諷了法國警方的無能及與黑幫掛鉤分贓的黑暗面,這些,或許是雖然影片在美國拿下票房佳績,但是盧貝松卻得不到法國民眾掌聲的緣故之一。 

緣故之二我認為是法國人對藝術的堅持與自豪,縱使針對電影這樣的第八藝術,在影史上,法國還是洋洋灑灑的產生了許多舉足輕重的電影大師如-楚浮、高達、雷奈、侯麥等導演,這些大師的特色都是作品很具風格化,藝術的成就遠高於商業上的成功,盧貝松原本走的也是這樣的模式,從最後決戰、地下鐵、霹靂煞、亞特蘭提斯,到令他聲名鵠起的坎城影展開幕片碧海藍天,盧貝松創作了許多具個人風格且藝術娛樂兼具的作品,法國人應該因此而對盧貝松產生期待,期盼他能承繼這些大師的腳步,將法國電影帶向另一波高峰,但自從叫好叫座的終極追殺令後,盧貝松似乎掌握到到了要在美國市場取得商業上成功的兩大要素-感官刺激、聳動的議題與爆點,,也因此,他開始透過大量監製影片的方式來複製這兩大成功要素,退居第二線創作的他,向世界宣示不再執導只擔任編劇與監製,這等同明白的告訴觀眾他對鈔票的興趣高於創作與藝術,從此開始,不論是執導或監製,盧貝松開始偏向主流並向商業靠攏,監製出了許多純娛樂的電影-如終極殺陣、玩命快遞,一直到即刻救援,雖然因此創造了商業上的成功,但相較於講求藝術人文與情境的法國人而言,我想他們會比較懷念早期的盧貝松,也因此,坐擁票房冠軍頭銜的盧貝松即使創造了紀錄,卻遲遲盼不到法國人的掌聲。

4in1.jpg  

PS1:在宣布不再執導後,盧貝松後續其實還執導了使天A(Angel A)、亞瑟的奇幻王國(Arthur et les Minimoys)兩片,近期又監製了深具環保色彩的紀錄片-Home,展現出他想走出動作片的框架,涉足環保、3D動畫等領域的企圖心,希望他未來能再重新找到商業電影與藝術作品之間平衡點。

PS2:連恩尼遜在劇中面對電話彼端的綁匪,冷靜且堅定的說出”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在哪,我會找到你,然後殺了你”,我想未來絕對會成為影史的經典對白…在很短的時間內,連恩尼遜實踐了他所講的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ab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